院系动态

【绿色智慧环境学院】深入探索学科交叉、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者:卢俊发布时间:2024-04-07浏览次数:13

绿色智慧环境学院秉承融合科技智慧,创造绿色未来的发展理念,着力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实施环境类工科专业升级改造,解决传统环境类专业不适应行业信息化、智慧化新业态,及产教融合不深入、人才培养与市场供需不匹配的问题,推动形成了教育、科技与产业深度互动的新格局、新生态。

一、构建智慧+环保特色的专业群,全力办好智慧环保产业学院

积极应对环保产业的发展需求,将遥感、大数据、无人机等新兴技术融入课程体系,升级改造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专业,开设智慧环保技术与应用、碳排放管理微专业,鼓励开设科创实验班,构建具有智慧环保特色的“2+2+1”环境类专业群,全力办好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智慧环保产业学院。

二、深化校政企协研协同育人,助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充分发挥政府、企业、协会、研究院所等社会元素的育人功能,实施企业专家进校园活动,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践教学、行业大赛、技术研发等环节协同联动,构建了校政企协研五环节四要素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政府、企业、协会、研究院所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课堂教学、实验实践、创新创业、毕业设计等5个育人环节,共同提供师资、平台、资源和项目等个要素,使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融入教学团队,推动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企业资源充分带入课堂,从而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效衔接。

三、建设四大融合资源和四大实践平台,强化教学内容育人功能

一是聚焦深化学科交叉产教融合领域,着力建设智慧+环境学科交叉融合资源、生产与教学融合资源、双创与教育融合资源、思政与专业融合资源,截止目前已出版生态环境产教融合教材10本,出版云教材6本,开发了虚拟仿真实验项目5个,建成教学案例库3个,课程思政云平台1个;二是加强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验实训中心、创新创业与学科竞赛平台、科技创新平台等四大平台建设, 已完成了环境大数据处理实验室、环境遥感图像处理中心、生态环境智能监测实验室、环境监测技能实训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校企共建了遥感数据处理联合实验室、地天空一体化环境监测实践基地及水环境监测与治理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平台,已有231名学生获得职业技能高级证书;三是依托实践平台构建了三层次能力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基本能力项目、专业能力项目及岗位能力项目进阶式培养学生行业基础能力、行业综合能力及行业创新能力。

四、提升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是成立了面向行业企业的智慧环保产业技术服务中心,针对行业企业存在的痛点、难点问题,组建联合攻关课题组开展科技攻关,在工业废水处理、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森林松材线虫病遥感监测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并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二是充分发挥教学、团学一体化优势,组建了面向地方环保需求的曙光志愿者服务团和环保志愿者协会,鼓励学生利用环保技术服务地方生态环境保护,学生连续两年获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的先进表彰,大学生在行动等学生品牌实践活动被学习强国、人民网、华龙网等多家媒体报道。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肩负绿色、智慧、环保使命的重任,学院将继续秉持学参天地,师法自然的院训,坚持学科交叉产教融合,培养适应环保行业信息化、智慧化新业态的新工科人才提供可供借鉴的示范,支撑和推进环保行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绿色智慧环境学院 供稿)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