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刘川郁:跨界人生 别样精彩

发布者:国内合作处发布时间:2024-05-07浏览次数:277

 

刘川郁,我校中文系93级校友现任猪八戒网联合创始人董事重庆市人社局高级创业导师重庆市流行音乐协会副主席、西南政法大学广播影视与新媒体研究院研究员

在长师开启文学梦,在涪陵收获另一半

18岁时刘川郁中师毕业在乡下教书,说,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个画家,希望考上美术学院或美术系。当时在乡下教书,缺少训练环境,条件也不允许到重庆参加艺考培训这个梦就放弃了。幸运的是,他参加了第二年的成人高考,并顺利考进涪陵教育学院(后与涪陵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涪陵师范学院,再后来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中文系也是在这里,开启了属于他的文学梦。


刘川郁从小就喜欢看书,进入大学后,学校图书馆马上就成了最喜欢去的地方。“在这里,我开始大量阅读文、史、哲书籍,并开始批量的写现代诗。在这里读过的中西哲学史、几十年重要的现代诗人的作品,对自己后来靠写作吃饭,打下坚实基础”刘川郁回忆,每周他都去图书馆借书还书,以致于图书馆的几位老师都说,好多年来你是学校借书最多的同学之一。

刘川郁之所以对涪陵印象深刻,还因为在这里,他找到了人生的另一半,收获了爱情。

刘川郁介绍,自己的爱人当时也在涪陵读卫校,因为是老乡,常见面,久而久之,两人就产生情愫。那时两人对未来也充满迷茫,但因为爱情而携手,成为人生成长的重要支撑力量。“涪陵也是浪漫之都,愿学弟学妹为未来努力,也收获爱情。”2023年,在涪陵区文旅委的邀请下,刘川郁专门为涪陵写了一首“神曲”,《你是我的菜》,他说,这既是写榨菜,也是写爱的歌曲。

折腾不断、奋斗不止的人生

刘川郁18岁从中等师范毕业后到彭水乡下教书,之后又一路从中师读到专科、本科、硕士,最后走进四川大学完成博士学习。回顾往昔岁月,他当过小学、中学、大学教师;也当过记者、首席记者、责任编辑、新闻部主任;也曾义无反顾一头扎进互联网风口,与媒体人朱明跃一起联合创办猪八戒网。在他们的苦心经营下,猪八戒网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一家全国闻名的独角兽企业,至今还在为中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创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2006年,刘川郁参与了刚更名不久的长江师范学院的全国传播行动,今天用的长江师范学院LOGO,就是当时他和学校一起在猪八戒网上征集到的。


从刘川郁的过往经历中,能够看到一种不设边界的人生态度,“跨界”于他而言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刘川郁认为,目前社会上因为种种原因,传递着焦虑情绪,而大学生找到自己的方向,并坚持前行,不断折腾是最为重要的,折腾很重要,不断更重要。

学校读书的时候,刘川郁说他隐隐约约感觉自己的未来可能不是一个常规的人生,许多年后和当时老同学一起聚会,还被调侃,当时在学校就号称自己要成为一个“自由人”。成为一个自由艺术家可能是当时的一个缥缈的念头,刘川郁认为,现在差不多也成为一个自由艺术家,他并不会停止,还会继续折腾。


2022年,刘川郁在老家和数十名乡友与当地政府、学校一起,发起成立公益书院“鹿鸣书院”,书院的使命是,用传统文化浸润乡民,振兴乡村年过去,该项目已经发动了全县近5000个孩子诵读《诗经》等国学经典。刘川郁期望,该项目运作10年,所有走出彭水的孩子都能背诵30首诗经加70首唐诗宋词等古诗词。刘川郁认为,这会给孩子打下一辈子成长的文化底子,文学中蕴藏的智慧、美感,在AI时代会成为一种重要的建构能力,是AI替代不了的基本能力。

用音乐绘制“中国地图”

因为参与创办的猪八戒网在全国100座城市建设线下基地,刘川郁在公司负责牵头该项目,也因为有更多机会行走全国,从东北雪域大地,到西部大漠,到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大湾区,上百座城市留下他的足迹。

 

在工作之余,从2015年开始,他就用音乐来记录各地的“风土人情”。比如描写重庆市武隆的《仙女山的月亮》,经过中国好声音冠军张磊和著名民谣歌手侃侃的演唱,在当年QQ民谣榜连续9周高居榜首,至今仍是民谣金曲,全网总点击达到数亿次。他为重庆写的《去重庆必备方言》,幽默、实用,成为许多出租车、滴滴司机手机里的“神曲”,每当外地游客一上车就放给他们听。

刘川郁为母校新老校区各写了一首歌,和音乐学院毕业的师妹何培为新校区联合创作了民谣《李渡》在众多校友的强烈要求下,创作了《江东》,纪念老校区的点点滴滴。


 

江东

刘川郁词曲

 

江东

乌江以东

学校静静的躺在风雨中,

记得起这里宽阔的江

也记得起这里残酷的冬

 

江东

青春以东

年少的我们都渴望做英雄

记得起磨盘沟的浪漫

也记得起你我的任性和困囧

 

长裙的校花

白发的先生

好久已没有听到过他们的影踪

在异乡的人海里

回忆当年的情深意重

 

最初的梦想

前行的长路

你是否曾迷茫又疲惫

这江东的故事

一讲就是几十个春夏秋冬 

 

 

该歌一经发布,迅速在全国校友中广泛传播,许多校友留言说,听得热泪盈眶,母校是他们一辈子忘不了的人生出发点。

 

老师眼里的刘川郁

印象川郁

魏旭

初识川郁,还是他十八九岁的时候。年少而青涩,似乎不善言辞,见面总是浅浅的笑。一件军色的上衣不算崭新,但清爽干净一如他的神情。平日里总爱抱着一把吉他,弹奏着梦想的憧憬与激情。甚至与另一位年纪相仿的陶姓同学整日的嬉闹,都是青春该有的美好。后来,慢慢有了一些更深的了解。有才华,懂真情,知担当,更具年轻特有的不羁与轻狂。想当初,他坚韧不拔请“霸王假”的情景,成为多少年挥之不去的印记。

再后来,很长时间没有联系,但生活却一直有着他的传奇。逐梦路上,他一路生花,一路逆袭。所以再见时,早已声名于世。尽管时光给了他无限光彩,谈笑间仍能读懂他不变的初心。一如他的拳,刚毅而坚韧;一如他的歌,纯真而美好;也一如他的网,是达则兼济天下的责任与担当。任时光流转,似乎一切都不曾改变。不迷失,懂坚守,这便是他生命的底色。

川郁,一个传奇!纵使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初审|蒋沁芸

复审|李吉

终审|谢艳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