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首届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在我校举办

作者:发布时间:2019-12-06浏览次数:2318

1129日,由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办、我校承办、重庆市高等教育学会协办的重庆市首届普通本科高校2019年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决赛在我校举办,大赛以“创新课堂教学,推动课堂革命”为主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当天上午,大赛决赛开幕式在我校玉衡学术报告厅举行,重庆市高教学会常务副会长严欣平,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高教处副处长吴岚,我校副校长向小川,大赛全体专家评委及各高校参赛师生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向小川副校长分享了我校在推动课堂革命、提高课堂质量方面做的探索,即构建新的课堂质量评价标准、开展“订单式供给,学时限量”的系统培训、出台教师教学业绩的认定和量化办法。

严欣平副会长简要介绍了本次比赛的背景及情况。他表示,本届大赛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旨在推动课堂教学从“讲授型”向“自主合作探究型”转变,使师生成为平等的合作学习者,构建“师生共学”“师生共拓”的共同体,营造民主、和谐、人文的合作学习氛围,真正体现“学生中心”。同时大赛以信息融合为亮点,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这一主线,引导高校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体现了信息化时代大学课堂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新理念和新思路,是重庆市在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

吴岚副处长表示,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育人的主阵地、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点、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着力点。她希望参赛教师们要回归初心、提升教学能力、牢固树立良好师德师风,努力推动课堂教学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一流本科教育作出更大贡献。

开幕式结束后,比赛在我校崇义楼各教室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大赛分为校级初赛、市级复赛、市级决赛三个阶段,全市共8600余名一线教师参加各校的院部选拔,近850人参加校级选拔,共推荐191名教师参加市级复赛,59名选手通过复赛评审脱颖而出。

决赛根据参赛教师的学科和年龄分为文科青年组、文科中年组、理工科青年组、理工科中年组四个组别。参赛教师先从教师参赛选题中随机抽取一节课,分别进行授课、现场教学和答辩三个环节。大赛由北京师范大学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会委员胡海峰教授,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名师李晓峰教授,宁夏大学杨国涛教授,西华大学车振明教授担任市外专家评委,并分别担任四个组的组长。


文科青年组比赛中,我校许芫颜老师授课主题为《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控制与训练》。她采用BOPPPS教学设计模式,打破以往“师傅带学生”的模式,巧妙运用快板、锣鼓等工具带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课堂氛围热烈活跃,获得了评委老师的一致好评。


理工科中年组的比赛中,我校葛泽玲老师以《非惯性系中的动力学——力学》为题讲授。她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以多视角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充分学习知识,以做实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巩固知识点。


理工科中年组的比赛中,我校陈曦老师的参赛题目是《python程序设计——数据可视化》。她利用数字信息、数字实施过程、数字评价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将创新设计以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


文科中年组比赛中,我校文军老师为学生带来《大学生时间管理课》的职业规划课程。为了让同学们理解重要与紧急模式,掌握时间管理的象限法,文军老师让学生通过演绎情景剧的方式,了解事情的轻重缓急,增强时间管理的意识。


文科中年组比赛中,我校吴春玲老师从信息的传递、感情变化、审美愉悦三个层次,给同学们上了一节《语气训练》课程。同学们观看短视频,就视频中语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掌握了语气运用的一般规律。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精神,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市教委从今年4月在全市普通本科高校启动了以“创新课堂教学,推动课堂革命”为主题的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本届大赛是重庆市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重要举措,整个比赛呈现出机制创新、综合考量、全员参与、名师指导、信息融合五大特点,是重庆市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新起点。

(新闻中心记者站)